当你在像《冲出宁静号》这种情节的星舰中时,而你又因为挑衅权威等而成功惹怒了众望所归的舰长,那么接下里你就可以期待自己被舰长的爪牙们从气密舱扔向太空的情形了。
死于真空中似乎已经成为了这类太空背景电影的一大特征了。《全面回忆》,《九霄云外》,《世界末日》,以及《异形》的每一集中,没有一部摆脱过“有什么东西被真空吸出气密舱了!”,或者“太空服被撕裂了”,“飘荡在空旷的太空中直到挂掉”的设定。然而,这些电影中貌似每一部都找出了让人们在太空中咽气的新方法。有的因为压力骤减爆成了渣——在《全面回忆》中,Quaid 的眼睛就差点爆掉了,而《九霄云外》中的建筑工人在遭遇这种情况后,头很爽快地就直接爆掉了。当然,也不乏那种一出太空直接被冻成老北京冰棍的,比如《撕裂地平线》。那么,当你被迫接受了这样的设定,你看到的最后一幕到底是冰冻的视野?还是眼球直接脱离身体?或者看见自己身体里的零件在飘荡呢?
谢天谢地,电影中描述的这种情节在残忍程度和挂掉的速度上都进行了严重的夸张。实际上,你并不会立即爆炸或者冻僵——热量的传导根本没有这么快。并且,多亏了人类的皮肤免疫系统强大的顺应力,你的血液也不可能迅速就沸腾了(#但是慢慢死不是更难受么…)。被超强的太阳光烧伤是真,但是被来自太阳的辐射瞬间被烤成薯片还是不大可能的。你会有10到15秒钟的时间静静等待变化来临,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分钟你慢慢断气。
实际上你只有15秒时间——这是你的缺氧血从肺部循环到大脑的时间。当你处在真空环境中时,换气的过程其实是相反的——你的肺从全身抽出氧气,然后让这些氧回到肺部,而你的肺部就是消耗氧气呼出废气的地方——这实际上加速了你身体的缺氧。你以为憋气能多活点儿时间吗?别傻了。身体内外的气压差会迅速引起一种极为严重的减压病,这和深海探洞着迅速上升到气钟和深海潜水员迅速上升是一个道理。这种急剧减压很容易让你的肺破裂。实际上如果你在最开始几秒就呼出了体内的空气的话,你可能还能在清醒个半分钟左右。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除了你的身体在向外驱赶你最需要的物质之一时,在10秒这个分水岭之后各种疾病就会开始显现。暴露的皮肤会被灼烧(当然不是真正的起火了…重度晒伤),同时由于你肌肉内的水分在自主蒸发,你的表皮组织也会开始膨胀,你的体表会出现伤口。你鼻腔,口腔,眼睛内的水分蒸发会造成局部的冻伤。缺氧所造成的破坏有着自己的特征,包括视觉失灵(思维停滞),惊厥,失去意识,还有黄萎病(你的皮肤会变成蓝色)。这个时候,你还没有“彻底去了”,只是“快挂了”——你的大脑还在运转,心脏也还在跳动。其实此时,如果你回到了正常的气压环境中并且得到了救治,除了一些永久性的器质性伤害,你都还是有活下来的希望的。不过这个救治窗口期只有90秒。90秒后,你的血压会降低到足够血液沸腾的程度,心脏也会直接受损。根据《太空医学数据报告》中的描述,你最后的一幕可能是这样的:
某种程度的意识清醒会停留9到11秒,随之而来的惊厥会导致身体麻痹。在身体麻痹期间,水汽会在在软组织内迅速形成,随后以稍微慢一点的速度在静脉血中形成。之后,由于蒸汽的迅速形成,你的身体可能会膨胀到比你大一倍的大小,除非你有宇航服罩着(已经有实验证明适当的防护服可以在一定程度内防止体液沸腾)。首先可能是心率加快,不过之后又会迅速下降。动脉血压在30秒至60秒之后也会骤减。而静脉血压会因为水汽的生成等升高。当静脉血压和动脉血压已经没什么差别了的时候,血液循环也就没有意义了。水分不断的蒸发会使人的口鼻温度降低到临近冻结温度,而整个身体也会逐渐降温。
所以,这其实不像好莱坞电影中那么夸张,不过你要是真被吸出气密舱那还真是个悲剧,而且不出意外你肯定也会死的。给你们个建议吧,先把气呼出来,这样还能多撑个半分钟